3G访问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深圳
广告热线:0755-85286436
期中考得不好孩子情绪低落,家长该怎么做?
[ 编辑:admin | 时间:2016-11-07 18:15:11 | 浏览:192次 | 来源:好学实验室 | 作者: ]
声明:本站出于服务公众之目的转载网上信息,不负相关任何法律责任。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更改(删除)。

期中考得不好孩子情绪低落,家长该怎么做?

   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够帮助孩子学会利用压力,变压力为动力,让压力成为激励孩子不断前行、实现理想的最佳动力源呢?

  学科网小编提示

  到了高中,孩子成绩下滑的原因很多,家长不能都怪到孩子头上。

  问问自己在孩子最应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候,你在哪里?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孩子小时候你落下的课,迟早有一天,你非补不可。

  所幸一切都还来得及。

  因为这类孩子平常光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折腾的筋疲力尽,你也别指望他写完作业还能“加餐”。

  你最大的指望,目前就是即将到来的寒假,尽最大努力利用寒假查漏补缺。

  该复习的复习,该纠错的纠错,该补漏的补漏,该预习的预习。

  为下个学期甚至是更长远的学习做准备。

  而对高三家长来说,一个学期下来,“高三家长”这四个字的分量,相信我们不说,你们早已经感受到。

  其实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家长来说,高三必定是承受压力前行的一年。

  孩子们自身压力已经很大,家长几乎不太敢再给孩子施压。有的还恨不得给孩子减减压。尤其是前几天山东聊城在寿光借读的那个熊孩子离家出走的事儿发生后,高三家长们更是畏手畏脚,生怕自己那句话说的不合适,孩子再承受不了。

  但说实话,压力有时候是把双刃剑,是一种身体力量的唤醒,一味地减压,或者是不敢高声语,或许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够帮助孩子学会利用压力,变压力为动力,让压力成为激励孩子不断前行、实现理想的最佳动力源呢?

  先来看两个例子:

  ▼事例一:“没关系”等于“不相信”

  西西是个文静又努力的女孩子,在学习上一直不需要父母太操心。进入高三后,也保持着较好的学习状态。

  西西一直住宿,父母觉得西西自己很要求上进,多和女儿沟通也要花费时间,所以亲子间交流的机会不是很多。

  第一次模拟考试西西的成绩不理想,压力陡增,心情很沮丧。考后放假,父母问到模拟考试的情况时,西西情绪低落地说:“没考好……可能都上不了本科。”

  父母听完如临大敌,西爸很着急:“那怎么办?”

  西妈想安慰女儿,直接说:“没关系,不行就考专科吧,专科也有很多不错的学校。”

  听了爸妈这番话,西西顿时又生气又难过:这就给我定性了,我就只能上专科吗?

  回到学校后,西西赌气不愿接父母的电话,复习状态也大受影响。

  她说自己以前的学习状态很好,每天都很充实很自信。

  但自从父母那样说之后,就找不到学习状态了。

  在跟心理老师交流的过程中,西西仍忍不住流泪抱怨,本来自己没考好,压力就很大,心情也很烦了,父母怎么可以这样给自己定性,为什么父母不相信自己。

  而西西的父母知道原委后,也是满腹无奈:其实孩子考砸了,我们心里也很急,看她那么辛苦也心疼,不知道该怎么说,不是怕她压力太大为了安慰她才那样说的嘛。

  案例分析

  高考前几次重大考试的分数,对于考生的心理状态肯定是会产生影响的。如果考后成绩不理想,考生不能合理地面对这种情况,就容易在压力下一蹶不振,这时家长要给予孩子合适的帮助。

  西西父母的做法本意是想缓解孩子的压力,结果反而导致亲子间的误会,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状态。

  孩子考砸了,家长说“没关系”是为了安慰,可是对于一直绷着劲儿在辛苦学习的高三学生来说,能没关系吗?甚至在孩子心里,没考好有大关系。

  家长的一句“没关系”就等于“不相信”,孩子觉得家长不相信自己;建议孩子“考专科”,其实家长自己心里也未必是真心这样想的,在孩子听来,更等于是直接否定了她,否定了她之前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让孩子怎么接受呢?

  这种情况下,家长合适的做法,首先是理解孩子心里的感受,多关注孩子的情绪,不要用干巴巴的“没关系”“我相信你”“你很聪明的,没问题的”这类话简单地“敷衍”孩子。

  其次要引导孩子理性地看待成绩的起伏,认识到在高考前需要经历多次考试,成绩有波动也是很正常的,而高考前出现问题反而应该是好事,能帮助自己及时发现知识的薄弱点,不把问题带到高考考场。引导孩子这样换个角度来看问题,把注意力转入查漏补缺的学习中。

  家长遇到此类问题,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这次没考好很难过……(这里可以有一些肢体语言,如抱抱孩子、拉着孩子的手等),你一直都很努力,妈妈都看到了。

  不过妈妈觉得这次没考好也是一件好事,那些错的题不正好提醒你哪些知识还有盲点、还需要巩固吗?这样可以让你在高考前把知识复习得更扎实。

  考试已经过去了,现在好好地分析一下试卷,看看具体是哪些原因失掉的分数。

  爸爸妈妈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相信我们的女儿能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把这次考试变为成功的垫脚石。”

  ▼事例二:帮助孩子制定目标

  文凯进入高三后,主动把一颗爱玩好玩的心收了起来。他很用功,但学习成绩一直不稳定。

  文凯自己心里时常会后悔高一高二时玩得太多了,没好好学习,导致基础不扎实。

  看到周围的同学埋头苦读稳步前进,他心里也憋着一股劲,但又不知道该往哪处使,感觉压力一天比一天大,情绪也越来越容易暴躁。

  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为孩子主动努力的行动感到欣喜,同时也很心疼和着急,不知道怎样帮助孩子。

  在老师的建议下,他们找了个合适的时机,跟文凯进行了推心置腹地沟通:

  肯定了孩子进高三以来的努力付出,引导孩子客观正确地分析了自己的实力,并根据孩子几次考试的成绩,共同确定了一个合适的努力目标。

  经过这样的分析和确定,文凯觉得对自己接下来的努力方向非常清晰,也充满了动力,他很快调整好了心态,踏实朝目标前进。

  最后的结果皆大欢喜,文凯正常发挥,进入了理想的学校。

  案例分析

  一个明确具体的“跳一跳能够到”的学习目标,对考生复习备考的状态有着很大的帮助。而事实上,很多高三考生对于自己的目标并不是十分清晰,有时甚至出现班里很多学生扎堆把同一所大学定为目标的情况,他们既对自己的目标大学不甚了解,也不清楚自己的情况到底适合制定怎样的目标,导致所谓的目标只是凭感觉而定,并不能从中感受到明确的动力。

  而老师一般都要面对全班几十个学生,也难以做到特别细化地帮助每一个学生制定合适的目标。

  从这个角度,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制定目标、管理目标,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孩子调整状态实现高考目标,也会对孩子今后的人生规划有所帮助。

  建议家长可以先跟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各科学习状态及成绩,听取老师的意见。同时也搜集相关大学相关专业的信息,然后和孩子沟通,一起制订适合孩子的个性化目标。

  在设定目标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样的目标,孩子才会愿意为之努力奋斗。

  对孩子自己提出一些过于好高骛远的目标,家长要讲究策略,与孩子探讨,分析目标的不当之处,帮助孩子调整。目标确立后,当孩子的状态有所偏离时,家长也要及时地提醒和督促孩子。

  以上是高三家长帮助孩子的两个具体事例。

  每个考生、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帮助孩子化压力为动力,除了一些具体的方法,最重要的还在于家长自身的状态。

  ▼过好自己的生活,做孩子的榜样

  家长自身的心理状态、生活状态对孩子是最具影响力的。

  首先,家长自己对高考也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高考确实是孩子人生路上的重要一步,但它绝不是全部,孩子的身心健康远比大学文凭要重要。

  若家长能淡然处之、信任孩子,这份平静淡定也会传递给孩子。

  其次,家长要尽量保持自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规律,没有必要做刻意的安排,比如放下自己的工作全职照顾孩子。

  家长的心愿可以理解,但其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在无形中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

  有些孩子会产生“父母为我做了那么多,我要是考不好怎么办”的想法,加重心理负担。

  有些孩子觉得自己是处在“监视”之下,从而产生逆反情绪,影响学习状态。

  有时家长可能也会在自己的工作中遇到很大的压力,其实这正好也是言传身教的一个好机会。

  让孩子看到父母在工作压力下的努力和自信,和孩子互相加油打气,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强大的榜样激励力量。

  ▼多听少说,积极暗示

  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在持续的高强度学习及压力下,孩子有时心烦气燥,产生情绪的波动是正常的。

  有时孩子可能会说气话,比如“觉得烦、累、不想考了、考上了又怎样”之类的话。

  很多时候,孩子这样说其实就是一种发泄。家长不必太过较真,不妨先让孩子宣泄情绪。

  家长以一个宽容允许的心态,多听孩子说话,鼓励孩子说心里的感受和想法,虽然也许并不能帮孩子解决什么具体事情,但家长认真倾听的态度一方面帮助孩子调节情绪,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有助于他们把压力化为动力。

  家长也可以用乐观的情绪和正能量的语言,适时拍拍孩子的肩膀、给孩子一个拥抱、一个关爱的眼神,或者给孩子写一些温情鼓励的话语等多种方式,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孩子在父母的关爱、理解和支持中笑对压力。

  ▼合理安排,避免过度

  家长在给孩子做生活安排时,尽量维持孩子原来的生活环境和规律。

  比如饮食方面可以适当给孩子增加营养,但不要过于隆重,显得刻意,一则扰乱孩子正常的饮食习惯,二则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

  也不要刻意为孩子营造过于安静的环境,如果孩子晚睡,家长不要夜夜“陪读”,这些都会徒增孩子的压力。

  家长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轻松的活动,如陪孩子一起散步,聊一些轻松有趣的话题,帮助孩子“暂停”、充电,不断以更好的状态重新投入学习中。

  总之不管做什么,家长的关心要适可而止,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支持,能安心学习。

  最后,家长要安心地、全心地做好家长的角色,这与自己是否有高学历、是否知识广博等没有多大的直接关系。对于孩子来说,有家长深深的爱和信任在那里,就已经是最好最重要的帮助。


】 【打印繁体】 【投稿】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1个好父亲=200个老师,当爹的都好..
[下一篇]赴美留学:毕业离校前你还需要注..
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